【创特色每周一评】:镇小能量大 创新办法多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05
如何“创特色”?是个难题。自我县开展“创特色”工作以来,各乡镇迎难而上,开展了许多有益的积极探索,给出了不同的答案,可谓亮点纷呈。我们结合各乡镇的具体做法,就“创特色”的一般方法,做了一下阶段性的梳理总结,以供大家相互借鉴。
一、找准比较优势,打造特色
“小业主、大集聚”,规模成就特色。从现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,选定一至两个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,作为优势产业,以“一业为主”,优先重点发展,做大做强。为此,通过招商引资和吸引返乡创业,可以优先把与“优势产业”直接相关的客商和业主引过来;搞园区建设,可以让与“优势产业”直接有关的企业优先入园,避免简单化的企业扎堆集聚。如孙园实木家具制造、金锁镇板材加工、四河蔬菜等走的就是这个路子。另外,也可以选择目前规模尚为弱小,但将来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加以培育,比如车门蚕桑业、半城文化旅游业等。实际上,优势产业做大了就是主导产业,而主导产业在一定区域和市场具有影响力,就是特色。总之,“一业兴,百业旺”,要争“单打冠军”,不要再做“全能选手”。
二、整合资源要素,创造特色
整合即是创造。整合就是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资源使用效率,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。一种做法是盘活资源,将死资源变成活资源、黑资源变为绿资源、冷资源变成热资源。比如要搞林下经济、循环经济,城头乡利用宽幅林地挖塘养龙虾,临淮利用退渔还湿水面种莲藕、峰山种养结合项目等。二是引入高级生产要素,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组合水平。比如引进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模式,龙集虾稻共作、临淮蟹塘套养模式、峰山薄壳山核桃种植等。三是优化项目组合,进行功能重构。比如部分乡镇经过多年积累,已具备一批特色农业项目,只要引入新元素和新设计,原本单纯的农业项目就完全有可能开发出休闲观光的旅游功能。但这个懂的人多,做的人少。
三、精选特色产品,彰显特色
是否拥有名牌?拥有多少名牌?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能否稳定增长和快速发展的关键。作为“一村一品”运动发源地的日本大分县,其“一村一品”运动的落脚点就是“精品名牌”。开始大分县共培育出特色产品336种,经过不断筛选和竞争、淘汰,最后只发展了三个名牌产品:香菇、麦烧酒和牛肉。“一村一品”不是绝对的,也可以搞“一村多品”或“多村一品”。如果一些乡镇整体条件还不成熟,可以从培育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主导产品着手,走品牌化路线,发展“专业村”或“特色村”,这也是一个可行的思路。比如归仁江桥的芦蒿种植、龙集尚嘴的蚬子加工等。
四、龙头大户带动,培育特色
有一种模式,叫“龙行经济”,所谓舞动“龙头”,摆动“龙身”,带动“龙尾”。龙头企业是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源。一个龙头可以带动一个产业,比如双沟美阳就搞出个美阳薯业,金锁的兔宝宝合作项目如能顺利落户,当地的板材加工就会发生一次质的飞跃。但是大部分乡镇是缺乏龙头企业的,怎么办?如果内培外引一时效果不明显,那就退而求其次,培养选好“带头人”,走“能人”“大户”带动路线。这个办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关键是要解决好利益链接的问题。
俗语有云: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“创特色”工作本质上就是创新工作,需要我们摆脱过去老旧思维和习惯做法的束缚,去创造出更多鲜活生动的实践范例。(执笔人:潘道光)